稳中求进 守正创新 奋力谱写新时代戏剧事业崭新篇章
——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6日
陈涌泉
各位理事、同志们:
我受中国剧协第九届主席团委托,向理事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紧扣“做人的工作”,把握“两个优势”,推动协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自2020年底换届以来,在中国文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主席团、理事会、各团体会员及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中国剧协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主题主线,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十一次文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发挥“两个优势”,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协会具体工作,顺利完成预定目标任务。
1.践行政治责任,提升戏剧界思想引领力
两年来,我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及时动员部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刻认识和把握“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组织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制定《中国剧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方案》,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举行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主题的戏剧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通过宣传领学、个人自学、集体研学、专题导学和参观见学,在戏剧界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我们通过参与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百年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型戏剧晚会”、编纂出版《百部优秀剧作典藏》,举办“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武戏、丑戏)展演”、实施“喜迎二十大——优秀主题戏剧作品创作扶持计划”等各类重要戏剧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戏剧实践,献礼建党一百周年和党的二十大。通过持续有力的思想引领,广大戏剧工作者进一步坚定了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引领戏剧事业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汇聚了戏剧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全力推动新时代戏剧高质量发展。
2.强化履职尽责,激发戏剧发展新活力
两年来,我们克服疫情困难,立足职能职责,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主题活动、评奖办节、理论评论、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立足重大时间节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贡献戏剧力量。组织举办“喜迎二十大、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送你一朵小梅花重回延安主题活动”;为纪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组织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走进江西南昌、萍乡,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慰问演出。优化评奖体制机制,维护奖项权威性和专业性。把握评奖导向、规范评奖程序,圆满完成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4届曹禺剧本奖评奖颁奖工作,共有20人获奖;焦晃、魏明伦荣获“2021年度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系列评奖结果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认可,进一步强化了评奖工作的引导力和传播力。注重戏剧艺术传播推广,扩大成果宣介影响力。组织举办第17届中国戏剧节、第7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第25、2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第9届秦腔艺术节,以及首次举办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线上展演、第二届中国·桐乡小戏艺术邀请展、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暨汉剧流播主要地区优秀作品展演、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校园戏剧展演、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等线上线下联动、互动的戏剧节庆展演活动,不断提升中国剧协重要戏剧活动的受众覆盖面和品牌影响力。聚焦精品创作,推动理论评论建设。通过召开戏剧节入选剧目提升研讨会,牢牢把握推动创作生产优秀戏剧作品这一根本环节;加强改进中国戏剧节、校园戏剧节剧目评论工作,实现创作与评论互相滋养、共同成长;举办“构建中国戏剧导演体系——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守正·创新——中国戏剧表演艺术高峰论坛”“传承守正创新求变——中国秦腔艺术高峰论坛”“新世纪校园戏剧国际论坛”“戏剧的未来——危机与应对——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戏剧人论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校园戏剧论坛”,组织召开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研讨会、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人才培养与发展座谈会等,通过深度学术思考和理论研讨,指导创作实践。加强基层调研和行业人才发展、管理服务研究。针对疫情下民营戏剧机构和工作者生存状况和疫后振兴规划,赴浙江进行专题调研,召开民营戏剧发展座谈会,开展“疫情形势下民间职业剧团困境与发展调研”;完成《新时代戏剧人才发展研究》调研课题;组织开展“当代中青年戏曲武戏、丑戏人才现状专题调研”“戏剧从业人员准入与退出机制研究”等,深入了解行业现状,探索人才工作、行业管理和事业发展新路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戏剧惠民活动,推动文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组织梅花奖参评演员和获得者深入学校、文化馆、博物馆等基层一线,举办名家讲座、戏剧沙龙、片段展演等志愿活动;举办“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主题优秀剧目线上展演;探索戏剧进校园文艺支教新实践,建成首个融合戏剧体验和教学于一体的志愿服务活动阵地——陕西延安延长县呼家川小学小梅花戏剧屋,致力于推进戏剧艺术在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小学校落地生根;推荐报送13部由梅花奖演员主演的戏曲作品,作为教育部国家中小学艺术教育资源,供全国中小学生免费学习,提升艺术修养;在武汉举办的第10届“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中,依托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组织戏曲电影惠民专场放映;持续做好“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对扩大剧种影响、普及戏曲文化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响应文联定点帮扶工作要求,开展2022甘肃(武都)戏剧创作扶持活动。这一系列戏剧惠民及志愿活动的举办,受到广大戏剧工作者积极响应,赢得基层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
3.聚焦人才工作,增强戏剧事业内驱力
两年来,协会顺应新形势新发展,注重提高培训实效,打造育才、用才、聚才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各类培训。举办线上线下各类培训研修近20个班次,覆盖了包括基层戏剧工作者、创作一线骨干等各门类各行当参训学员万余人,进一步提升规模质量,初步形成分门别类、有的放矢的戏剧人才培训新格局。完善会员工作建章立制。修订《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工作条例》《中国戏剧家协会发展会员标准细则》《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理事会理事履职工作规则》,印发《中国剧协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员联络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加大对文艺两新的团结引领,积极发展优秀新文艺群体和青年戏剧人才入会。截止目前,正式录入中国剧协网上登记系统的会员共有8408人。我们严格按照三级审核流程和标准,开展会员发展和评审工作,2021-2022年度新入会会员共1113人,着力选拔和吸纳优秀新文艺群体和青年戏剧工作者入会。积极选派“两新”戏剧工作者参加中国文联及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和活动。大力支持各地民营戏剧组织开展工作。对北京、河南等地成立民间职业剧团或民营剧团工作委员会给予专业支持和业务指导,启动“为爱出征——河南戏剧名家与灾区民营剧团一对一帮扶工作”,向受暴雨灾害和疫情影响的优秀民营剧团给予事业发展资金支持。保护院团和戏剧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出台《中国戏剧家协会权益保护咨询服务平台工作方案》,开启权益保护咨询服务渠道,设置专门邮箱面向戏剧工作者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录制视频配合宣传新《著作权法》,从行业实际和戏剧工作者诉求出发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4.加强行业行风建设,扩大正向影响力
两年来,中国剧协高度重视、持之以恒抓好戏剧界行业行风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戏剧生态。召开“加强戏剧界行风建设,弘扬德艺双馨精神”座谈会,团结引领戏剧界坚决抵制不良风气、弘扬新风正气。加大对优秀戏剧工作者和优秀院团的宣传推介力度。在中国戏剧微信公众号新设“理事风采”“会员风采”栏目,制作《中国戏剧家会客厅》节目5期,在央视戏曲频道《梨园周刊》播出;发出向浙江婺剧院学习的倡议书,号召全国戏剧工作者“修身守正,立心铸魂,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戏剧工作者”,用真涵养、高水准、实才干发光发亮,充分彰显戏剧艺术与戏剧人的真正价值。在协会主办的各级各类培训中,注重将思想政治学习、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有机结合,传承发扬“戏比天大”“一棵菜”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文联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修订完善《中国戏剧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章程》等。举办袁雪芬诞辰100周年、俞振飞诞辰120周年和阳翰笙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第9届秦腔艺术节期间,为从艺七十年以上的老艺术家举办相关活动。近年来,戏剧界老艺术家频频获得国家荣誉,如“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郭兰英、“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阎肃、“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濮存昕等,协会在刊物、网站、新媒体阵地以及各项培训活动中,加强对德艺双馨戏剧家的宣传,发挥示范效应,激励和引导广大戏剧工作者自觉见贤思齐、崇德尚艺。
5.创新与时俱进,打造网络传播亲和力
两年来,中国剧协积极应对疫情形势变化,顺应流媒体时代对戏剧观众习惯的影响,紧跟时代脉搏,加大协同协作,积极利用数字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拓宽戏剧传播新渠道,推动传统戏剧融入当代生活。持续推进中国戏剧家协会新媒体账号申请备案工作,初步建成包括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号、B站号、微博号在内的中国剧协新媒体矩阵,开拓了戏剧从线下到线上、从剧场到云端的发展新空间。与抖音集团联合举办“全国戏剧演出团体与表演人才抖音直播线上分享会”,助力特殊时期戏剧行业的破局与发展。作为指导单位,与哔哩哔哩(B站)合作2022年元宵晚会《上元千灯会》,晚会将戏曲元素定为主基调,点击量逾2500万次。探索采用“动漫+摇滚+秦腔”的互联网传播新思路,在举办秦腔节时推出首个秦腔虚拟数字人推荐官“秦筱雅”。首次运用三维动画技术融合真人表演方式制作“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武戏、丑戏)展演”专题宣传片,并尝试微信定点投放宣传,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与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合作推出《戏古潮新》系列数字藏品,精心选取京剧、豫剧、婺剧等经典戏曲片段,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新潮数字艺术作品,同时制作中文、英文、日文三个语言版本,面向海内外年轻观众宣传中华传统戏曲文化。
6.坚持强基固本,夯实自身战斗力
两年来,中国剧协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协会机关党的各项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及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决定性作用的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聚焦“四强”党支部建设,严格“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融相促,通过专题研讨、红色戏剧(电影)观摩、现场教学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和工作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宣部和中国文联党组的具体要求,筑牢各类活动和三刊、“两官一微”等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强化网络舆情监管,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向,加强收集研判和应对处置,对存在意识形态风险问题进行及时提醒,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研究制定《中国戏剧家协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国剧协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提醒党员干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对评奖办节、会员入会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抓好年度党建重点工作落实。如深入开展“学查改”专项工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等。坚持党建带群建,认真做好工青妇及老干部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协会工作,严格落实“四方责任”,科学精准有效施策,确保协会各项工作不停不乱,安全有序运转,平稳顺利度过特殊时期。
回顾两年来,中国剧协各方面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和中宣部、中国文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前任分党组带领下,各位主席团成员、各位理事和各级戏剧家协会干部职工认真履职、担当实干的结果,是广大戏剧工作者团结奋斗、埋头苦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情关注、倾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九届主席团,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二、立足新起点,砥砺新征程,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戏剧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协会工作大年,剧协大事多、要事多,工作安排异常充实饱满,几乎月月都有重大活动。中国剧协将在中国文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宣传部长会议部署,贯彻落实中国文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团结引领广大戏剧工作者,一方面坚持守正创新,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做大做强梅花奖、曹禺剧本奖、中国戏剧节等有深厚历史渊源、重大社会影响的品牌活动,让品牌更闪亮、更出彩、更纯洁;另一方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了解全国戏剧行业发展态势,在补短板、强弱项,破解难题、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戏剧事业和剧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扛起政治责任,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坚持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协会各类培训研修计划,让广大戏剧工作者常学常新、入脑入心,增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讴歌新时代、抒写新史诗”为主题,举办“新时代史诗——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朗诵交响音乐会”“在祖国最高的地方歌唱——学习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暨西藏民族团结宣传月主题晚会”等活动。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中央文艺政策的宣传、解读,抓好协会各项活动的宣传引导。
二是擦亮品牌形象,着重抓好“两奖一节”重点戏剧活动。精心筹备、举办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系列活动,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5届曹禺剧本奖评奖颁奖活动,以及第18届中国戏剧节,在汲取以往评奖办节经验的基础上锐意进取,提升协会品牌活动的业界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2023年是梅花奖创办40周年,协会将于10月在北京通过举办专场晚会、组织召开研讨会、拍摄专题纪录片、协会刊物和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等形式,回顾40年光辉历程,总结经验得失,展望未来发展。严格评奖程序,认真做好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颁奖工作,拟于3月在北京初评,5月在广州并首次在香港、澳门地区设立分赛场,举办终评展演,也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优化第25届曹禺剧本奖评奖、颁奖工作。对于戏剧艺术而言,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首先要聚焦剧本创作,大力提升社会各界对剧本及剧作家的重视程度,促进创作繁荣。同时拟编辑出版《曹禺剧本奖获奖作品选》(2007-2023,五卷本)。于10月在杭州举办第18届中国戏剧节,首次将港澳地区剧目正式纳入展演范畴。按照惯例,将在戏剧节前召开第18届中国戏剧节入选剧目提升研讨会,组织专家对重点入选剧目进行打磨提升,推动戏剧精品创作。
三是深化行业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国性戏剧活动。除了既有的品牌活动,协会还将扩大覆盖、强化引领、开拓创新,举办一系列有声有色、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戏剧活动,特别是在广受青年人关注的小剧场话剧、校园戏剧以及培养青年骨干戏剧人才等领域发力,推动出人出戏,丰富新时代戏剧舞台。计划于4月在南京主办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这是协会经过长期调研,对当代小剧场戏剧诞生40年来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期间还将举办小剧场戏剧现状与发展高峰论坛和全国小剧场戏剧创演人才培训班。于7月在北京举办“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戏曲人才(戏曲生、旦艺术)展演”。于8月、9月分别在安徽安庆、湖北黄冈、上海举办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于10月在中国戏剧节期间举办“中国剧协中青年一线戏剧骨干研习班”。于11月在深圳举办第8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我们还将举办首届中国戏曲非遗传承人优秀剧目展演系列活动、第9届全国小戏小品优秀作品展演活动等。
四是强化履职尽责,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常态化机制及文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继续组织梅花奖艺术团深入基层慰问演出,服务人民群众。加强优秀基层、新文艺群体和青年戏剧工作者推荐培养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展演展示、培训研修的平台和机会。推进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戏剧研讨与调研,重视探讨戏剧创作面临的普遍问题。完善会员信息化管理,提升新会员发展的广泛性、代表性。加强会员权益保护,组建权益保护委员会的专家团队,开展面向戏剧工作者的法律咨询服务。针对《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生效,开展有关著作权与表演者权的普法宣传活动。加强专委会、艺委会建设,做好中国剧协民间职业剧团工作委员会五年一度的换届工作(2018年成立),推荐一批在各地各剧种中切实具有代表性的民营戏剧领军人才成为新一届委员,发挥委员职能作用,扩大影响力。举办第四届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民营话剧创作和制作人才培训班,团结凝聚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戏剧人才,助力提升民间职业剧团创作水平。
五是推进行风建设,加大对优秀戏剧作品和戏剧家的宣传推介力度。完善协会行风建设委员会工作机制,召开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推进会。进一步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加强与各团体会员单位的线上平台合作,利用网络直播、网上剧院等方式进行精品剧目推介。继续做好、做优“戏剧家会客厅”“理事风采”等专题栏目,加大对优秀骨干戏剧家的宣传力度。与中国文联网传中心合作,通过中华数字艺术城平台,将梅花奖演员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与展示。做好“2023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推荐表彰工作和2023年度戏剧名人纪念活动。于9月在河南、北京举办纪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继承弘扬豫剧大师常香玉“戏比天大”的职业精神和崇高的爱国精神,争做德艺双馨的新时代戏剧工作者。
六是拓展戏剧交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与国际剧协的交流合作,选派优秀剧目参加各类国际戏剧节,推动中国戏剧走出去。于6月在澳门举办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于11月在深圳重启因疫情中断的第27届中韩日(BeSeTo)戏剧节,并举办国际戏剧论坛。于12月在北京举办校园戏剧国际交流展演。进一步利用线上资源,不断开拓对外交流新途径,为海内外戏剧艺术交流合作架起坚实桥梁。
三、凝心铸魂,勇毅前行,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戏剧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文学艺术界寄予厚望,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做出重要批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戏剧工作者要一如既往立足中国大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进一步致力于传统戏剧现代化、民族戏剧世界化、戏剧观众年轻化、戏剧传播全媒化、戏剧生态平衡化的探索实践,视戏剧为信仰,用智慧和汗水记录波澜壮阔的火热时代,以优秀的戏剧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和新需求。
一是守正创新,实现传统戏剧现代化。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是在培育、发展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戏剧要想与时俱进,必须在戏剧创作、戏剧管理、戏剧传播等诸多方面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是戏剧发展的永恒课题,永远在路上,并且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侧重。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戏剧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古老的戏剧艺术要在当代获得良好发展,必须提质升级,在更高的形态上完成现代转换,实现现代化。从戏剧本体上说,戏剧现代化本质上就是戏剧艺术的守正创新。党的二十大郑重告诫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戏剧现代化是在遵循戏剧美学精神和艺术规律基础上,通过融入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当代科技成果,实现戏剧艺术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类情感相通融,与观众审美相契合。这样才能使戏剧永远保持独特性、体现时代性、拥有现代性,始终处于先进文化之列。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借现代化、创新之名,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
二是拓展空间,践行民族戏剧世界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传播能力直接决定着文化的影响力。民族戏剧世界化,自觉主动走向世界,是新时代戏剧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扩大戏剧艺术影响力,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召唤。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戏剧尤其是极具鲜明文化辨识度的戏曲艺术,可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跨越国界、宗教、语言、肤色甚至是政治偏见等诸多障碍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世界舞台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同时在与人类一切优秀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得到检验与提升,丰富与发展,从而推动文明相通、文化相融,加强各国人民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情感纽带。正如当年从田间地头走向都市带来了戏曲质的飞跃,从国内走向国际,同样会给戏曲发展打开新的天地。但切记,不能为了迎合外国观众而削足适履、降格以求,把唱腔和念白一压再压,甚至干脆只选择一些做功折子戏,致使本来博大精深的中国戏剧给他们留下类似杂耍的印象。走出去就要完完整整、潇潇洒洒走出去,充分表现出中国戏剧的独特神韵和美学精神,传达出戏剧作品中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和人文精神。总之,中国戏剧走出去不仅要输出形式,更要输出内容,输出中国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思想源泉。
三是以文化人,培养戏剧观众年轻化。长期以来,观众流失、老化是困扰中国戏剧、特别是中国戏曲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戏剧是演给观众的,离开观众戏剧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缺乏青年观众戏剧就失去了发展的活力。戏剧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要争取越来越多的青年观众,要尊重、关切并积极呼应当代青年热烈且鲜活、独立又多元的生活奋斗和心灵成长,让戏剧走进年轻人生活、工作、学习中,逐步改变戏剧观众结构,实现戏剧观众年轻化。事实上相当长时期,广大青少年很少有机会走进剧场看完整的戏曲演出。这就更凸显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院团认识不到位,把该活动看成一项“任务”,能清唱就不彩扮,能演折子就不演整剧。缺乏戏曲认知的中小学生很难从这些陌生的唱段中感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希望我们的参演院团能上升到关乎戏曲生存与发展、未来与希望的高度认真开展这项活动,尽可能演出完整的大戏。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们认识戏曲的全貌,充分感受戏曲魅力,进而爱上戏曲,成为戏迷,甚至成为未来的戏曲从业者。有了源源不断的青年观众、青年人才,戏剧就有了青春活力,有了发展的强大后劲。
四是与时俱进,探索戏剧传播全媒体化。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各种直播平台的普及,对戏剧等传统剧场艺术产生了较大冲击,人们被各种移动终端海量碎片化、浅表化的文化产品信息淹没。但挑战与机遇同在,全媒体时代也为戏剧发展、特别是为戏剧传播打开新天地。戏剧界应当乘势而上,主动拥抱,实现戏剧传播的全媒体化,全程介入剧目创作演出过程,增强各个环节互动性,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全媒体加强戏剧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表演人才的宣传推介。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是宣传员,获得受众认可的好演员、好作品,借助全媒体的推动,其宣传效应可以实现几何式增长。戏剧最大的魅力来自于实体剧场演出,它给观众带来的现场集体审美仪式感是网络虚拟空间无法比拟的。借助全媒体化戏剧传播带动更多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走进实体剧场。要加以注意的是,过多的全剧转播,反而会阻断观众走进剧场的脚步,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要特别强调的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愈加突出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性。各种传播不能以牺牲著作权为代价,否则就是饮鸩止渴,扼杀戏剧原创力,伤及戏剧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正本清源,追求戏剧生态平衡化。戏剧艺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戏剧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组织领导、院团管理、人才培养、创作演出、传播推广、理论评论、评奖推优等多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戏剧生态。戏剧生态良好,戏剧事业就能良性发展;戏剧生态出现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难以独善其身。这就需要压实一个地方戏剧发展责任人的担子,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致力于构建科学有序、山清水秀的戏剧生态。这样戏剧事业才能产生人才辈出、佳作迭出、亮点频出的生动局面。就戏剧自身而言,有三个环节尤为重要。一是加快人才梯队建设。繁荣戏剧事业关键在人,培养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人才,是戏剧事业发展长远大计。建立一支编、导、音、美、演门类齐全的创作、表演人才队伍和现代管理人才队伍,是戏剧发展的当务之急。其中要高度重视剧本创作,剧本乃一剧之本,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它是排演一切精品力作的基础。二是持续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戏剧终究要靠优秀作品赢得观众,实现价值。当代中国,复兴伟业,如火如荼,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历史中国,文化灿烂,几度盛世,为戏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戏剧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认真探寻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深入开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科学继承历代留下的遗产,坚持“三并举”原则,用心用情用功创作出能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精品力作。现代戏、新编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戏齐头并进,美美与共,共同催开戏剧百花园姹紫嫣红的生动局面,倾情谱写新时代戏剧发展的绚丽篇章。要正确认识原创与改编问题,重视传统剧目改编工作,经过创新改编的传统剧目始终是各个时期、各个剧种盛演不衰、深受欢迎的保留剧目。三是要构建科学精准、公平公正的戏剧评价体系。理论评论、评奖评优一旦失去科学精准、公平公正,必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会挫伤创作积极性,对戏剧事业造成伤害。各种评奖要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排除一切非艺术因素的干扰。戏剧人是最可爱的人,大家在浮躁的年代能够坚守舞台,或呕心沥血创作剧本,“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或躬身排练场,挥汗如雨,夜以继日;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苦和痛自己咽下,把欢乐奉献给观众,像牛一样耕作,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我们一定要为大家积极构建风清气正、天朗气清的公平竞争环境!戏剧评论要守正气,创新风,坚持从作品出发,恪守正道,坚持以理立论、以理服人。让专业戏剧评论不再“缺席缺位”“失声失信”,要自觉抵御自娱自乐的“圈子文化”和浮躁趋利的“市场批评”,拒绝沦为权势和利益的附庸,充分发挥戏剧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
同志们,人勤春来早,风好正扬帆。新的征程已经开始,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广大戏剧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坚守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戏剧工作者;要心存毅力、着眼未来,以十年磨一剑“技近乎道”的职业追求,积极承担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推动戏剧事业薪火相传;要修为定力,不为浮名所诱惑,不因近利而动心,要对自己所从事的戏剧事业保持可贵的冷静自省与沉着坦然;要修炼实力,切实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加强不同门类行当之间共生成长、精诚合作,互相成就、抱团前进,做真善美的信仰者、追求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引领社会风尚,赢得人民热爱。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戏剧事业大发展,为铸就社会主义文艺新辉煌做出戏剧界新的更大的贡献!